今天下午3時45分,天氣不大晴朗,密雲,但我心情卻萬般開朗,穿上了我愛的 salmon pink Sergio Rossi 興致勃勃地打的到 香港JW Marriot酒店去。手上時常都有一隻Riedel 杯,喝著聞著,今天終於有機會在參加Riedel 安排的 “Glass Tasting 品杯會” 前跟這杯子老闆Georg Josef Riedel相約在Marriot Riedel Room 見面。
Riedel 是在悠久的玻璃創造史中首位根據葡萄酒特性來設計杯型的Glass Maker – 是Georg父親Claus Riedel 功劳, 他也因此被視為功能型酒杯的發明始祖。

Georg Riedel先生一身西裝打扮,溫文爾雅,問好後, 握了手,感覺有點奇幻。
Georg Josef Riedel是奧地利RIEDEL十代傳人, 今次到港是為了親自conduct Riedel的品杯會。

自1987 年起,Riedel的酒杯產品得到許多酒界朋友們的大力支持,如釀酒師Angelo Gaja、Christian Moueix、Robert Mondavi等人;加上酒類刊物Robert Parker 的The Wine Advocate、Wine Spectator,以及Decanter等雜誌的背書,Georg幸運地將他的Riedel酒杯成功引入酒界的舞台上
2004年,Georg買下了德國的Nachtmann及 Spiegelau兩間公司,將三個品牌規劃於”Riedel Glass Works”旗下運作,成為全世界酒杯的領導品牌。

「介意告訴我您跟RIEDEL的哲學嗎?」我們舉起酒杯欣賞著。
「RIEDEL的酒杯主要根據葡萄品種的DNA和葡萄酒不同氣息設計製作相對應 的功能型酒杯。也就是說,RIEDEL的每一款酒杯都是真正為酒量身定做的。 我們製作酒杯主要看的是你要喝的是哪種酒。我們會根據具體的酒款來設計杯形。通常,酒的成分決定了酒杯的造型。我們重視酒杯的大小和形狀,我們請各地的品 酒師來對所設計的各個杯形進行試驗,選出最適合的那個。還有一個設計依據就是葡萄酒的香氣。酒杯的開口會影響到葡萄酒香氣的集中程度和葡萄酒進入口中接觸 到的味覺感應區域。」
「Riedel是不是全都是水晶杯呀?」有點尷尬的我問道。
「Riedel酒杯主要分水晶酒杯和普通玻璃酒杯,它們的差別主要在於使用的成分上,水晶酒杯除了玻璃以外還加入了石英砂和氧化鉛。在酒杯分類中,只有當鉛的含量在24%以上的才能叫做水晶酒杯。這些原材料要先被放入熔爐形成液態水晶,然後再進行吹製。 」
「用機器造?」
「人工吹製和機器吹製兩種。人工吹製是由那些經驗豐富“吹杯技師”來操作。」
「我猜人工吹製必定比較昂貴。那人工吹製杯會否比機器吹製的更容易展示葡萄酒真實個性嗎?」
他凝視著他舉起的杯子,喝了一口,然後他說: 「絕對零區別,其實這只是一種感覺。 It’s emotional。 Wine glass made by human hand emotional。」

「那Riedel未來的方針會是怎樣? 」我問。
他笑答: 「哈,我不知道呵。問我的兒子Max吧! 下一次介紹您認識!」
他說,他即將退休了, 應留事情給年輕一代管理。談起Maximilian Riedel, 他原來在2003年推出了他設計的處女作“O”系列。 以Vinum 系列的杯身為設計基礎的“O” ,沒有杯腿也沒有底座的酒杯。“O” 剛剛上市時, 被當作一個笑話,而事實證明這一顛覆傳統的作品不但不會影響品酒效果,而且更適合現代人的生活方式,對於那些熱衷優雅、簡約設計酒杯的人,此系列酒杯無疑 是成功力作。

時間過得如此之快,品杯會即將開始,他要趕去做準備。我亦等不及參加他親自上陣主持的品杯會。下一次,我將分享會上詳情和他如何享受一瓶葡萄酒的秘訣。Stay Tune!
Article can be found on www.queeneco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