跟友人談上Blind tasting,突然想起曾經跟幾位英國朋友到倫敦一家叫Dans Le Noir 的餐廳進晚飯。
Dans Le Noir 法語解釋為 ”In the Dark”「在黑暗中」。這家在倫敦及法國巴黎也有的餐廳, 有一特色, 就是在各位要在伸手不見五指, 一片漆黑的環境中進餐; 店內的服務員全部都是雙目失明人士。 目的是在這視覺當道的世界,我們總是往往忽略了我們其他的感官, 如味覺, 臭覺等等。關掉視覺, 拿走餐廳裝飾氣氛, 脫下食物的裝飾, 我們便可把注意力集中在食物的本質去。出奇地那一餐真的跟食物親密多了, 味道也感受多了, 好玩。
Blind Tasting 朦瓶試喝, 翻自法文的degustation a l’avengle, 意思是盲眼品嚐的意思。
記得幾年前, 我跟友人在一家酒莊進餐。酒莊主人說將會以blind tasting 形式進行。當時,我還是緊張的問友人:「要blind fold 嗎?」(要朦我眼嗎?)。哈! 那是我的第一次blind tasting。
Blind Tasting意思其實不是要把眼睛朦起來,而是在試酒前不讓試酒者知道試著什麼酒。忘掉label,脫下名聲身價,帶我們回到葡萄酒的原本面貌,實實在 在品嚐一支赤裸裸的葡萄酒。
全球各大小葡萄競賽都是以這方式進行,它也經常用於很多品酒場合。但其實,你也可以跟三五知己在進餐時玩下 blind tasting。在找到固中樂趣之餘, 你可能會發現, 「真實」與「現實」的落差有時可以好大。
兩件一式一樣的白色 tee, 一件背脊label印上MMM (Masion Martin Margiela); 一件街邊貨, 無LABEL, 兩件都走了頗多線。你會說MMM的是”DESIGN”, 街邊貨是品質差。同樣一支一九九零年的 Romanee Conti 如表現不好, 大多數人總會不自主地試著, 相信酒還沒達到成熟期, 又或者, 開瓶不夠久; 而很少給不知名的酒莊同一寬容,體諒。只因它們不再只是一件白色tee 或一瓶750ml的黑皮諾紅酒罷。那個label帶給你的「感覺」有時是價值不菲, 就是想買也買不到的一種滿足感。不要問我為什麼還有人會付十幾萬港元買一枝一九九零年的DRC。除了他們比用十分一價錢稀有可買到更好質量酒以外, 答案也許就在問題內 – 只因他們太昂貴了。
反過來說, logo/label 真的方便了懶惰的我。說實話, 拿掉logo, 拿掉label, 常令我不知所措, 不懂如何評價。可以逃過看標籤喝酒的人, 其實我見的, 並不多。
下 一篇我會講下我近月一次blind tasting 經歷, 一個Bordeaux 2000 的晚飯。請大家稍等。
Article can be found on www.queeneco.com
nice painting!